“只要掌握科學的田管技術,加上勤奮踏實肯干,土地里就能刨出‘金子’來?!边@是李維蓮常說的話。
今年49歲的李維蓮是二師三十三團七連職工,是當地聞名的致富帶頭人。1995年,李維蓮開始種植棉花。在這期間,李維蓮一有時間就主動向種植能手和技術員請教,還購買了有關棉花種植技術的書籍,將棉花播種、灌溉、施肥、打頂等各個生產環節琢磨了個透徹。
幾年下來,李維蓮承包的棉田籽棉單產達560公斤,成為周圍人眼中的“樣板田”,她還被二師鐵門關市評為“植棉狀元”。
2009年,李維蓮又開始嘗試種植紅棗?!皸棙涔芾頇C械化程度較低,人工管理更重要,每一個環節都要摳嚴摳細?!崩罹S蓮說,自己不懂技術,就從書本里找答案。于是,她買來紅棗種植管理方面的書籍,積極參加團場組織的技術培訓,還不時邀請技術員上門做指導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經過幾年努力,她的棗園又成了“樣板園”,每年紅棗一上市就被客商搶購一空。
致富之后,李維蓮沒有忘記身邊的困難職工,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種植管理經驗傳授給他們,帶動了身邊一批職工群眾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。
近年來,二師三十三團以創新培訓、政策支持為抓手,積極培養懂技術、善經營的“新農人”,涌現出一批像李維蓮這樣的致富能手,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。
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發展鄉村特色產業,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。通過學習報告,我搞好生產的信心更足了?!崩罹S蓮說,“我要繼續做好‘傳幫帶’工作,幫助更多人掌握先進種植管理技術,在增收致富的同時為團場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?!?/p>